新加坡牧师飞往波兰帮助乌克兰战争难民
新加坡海峡时报 (2022年10月29日)
by Venessa Lee, 高级记者
现年51岁的陈先生(Matthew Tan)总是精心规划家庭度假。他会设计好路线和休息站,确保妻子和现在已步入20多岁的两个女儿的旅程顺畅;甚至会提前查阅目的地城市的犯罪统计数据。
然而,当他于4月独自飞往波兰(位于乌克兰的邻国)时,他并未计划如何帮助因战争逃离家园的难民,也不确定两个月内会住在哪里。在出发前,他联系了当地许多非营利组织,但没有收到回复。他唯一能找到的住宿是一家旅馆,并仅预订了一周的房间。
这位同时创作基督教歌曲的牧师表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没有为旅行做好计划。但我意识到,如果我继续等待所有事情都确认后才出发,我就永远不会去了。”
他补充道:“在电视上看到战争中的面孔时,我感到这场战争让乌克兰人措手不及。我觉得有一种燃烧的属灵渴望促使我‘走出舒适区’去帮助他们。”
多年来,他一直参与海外人道主义旅行,通常与基督教组织合作。例如,他曾前往中国河南省帮助一个由艾滋病患者组成的村庄,以及支援2008年四川地震的受灾者。
今年4月,陈先生独自前往波兰边境的梅迪卡(Medyka)村庄,这里接收了大量乌克兰难民。
他带了一只睡袋和几十个便携式暖手包,以备在零下温度的街头过夜。然而,这些物品并未派上用场。他抵达几天后便与一家国际非政府组织“Operation Blessing”取得了联系,并在当地租了一间民宿。
他的工作是迎接难民,帮助他们熟悉环境。他分发热汤和毯子,搬运行李,并指引难民前往想要前往国家的政府机构,这些机构均在波兰的难民中心设有代表处。有一次,他护送大约40名难民乘坐巴士从波兰前往葡萄牙的波尔图(Porto),整个旅程花了约42小时。
陈先生提到,这次遇到的乌克兰难民与他多年前在泰国的联合国难民营中帮助的缅甸难民大不相同。那些缅甸难民在难民营生活了数月甚至数年,相对安定。
他回忆道,有些乌克兰难民是衣着讲究的女性,看起来像“富太太”般,拖着拉杆行李箱,拎着名牌包。一些难民还牵着宠物狗,比如金毛猎犬和雪纳瑞。陈先生所在的难民中心设有旋转木马和充气城堡供儿童玩耍,还有一个帐篷供兽医为受困动物——通常是长途跋涉后疲惫的家养宠物——提供护理。
尽管这些难民展现了中上层生活的痕迹,陈先生仍目睹了潜在的威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例如,警方发现一些未经授权的人穿着官方背心混入人群,令人担忧的是可能涉及人口贩卖。当波兰直升机在空中巡逻时,一群难民因恐惧而僵住,误以为是俄军直升机。
“我理解乌克兰是一个发达国家。许多难民可能曾过着正常的城市生活,吃麦当劳、上班或上大学,却突然被迫流亡。这种心理创伤非常严重。”陈先生说道。
他希望自己实现了“最终的目的”,即为在那两个月中遇到的人们带去“一丝希望”。陈先生表示:“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再次回去。我希望无论通过大方式还是小行动,都能为乌克兰的重建贡献一份力量。”